重磅!上海出台 “体育产业30条”

2018-08-30 07:32中国体育报

  撰稿 愉尔 白水

  2017年度上海市体育产业统计公告  

  经统计核算,2017年上海市体育产业总产出(总规模)为1266.93亿元,增加值为470.26亿元,占当年全市GDP比重1.6%。按照国家体育产业11个大类分类,体育服务业(除体育用品和相关产品制造业、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外的其他9大类)总产出和增加值分别为829.45亿元和384.23亿元,占上海市体育产业总产出和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65.5%和81.7%。其中,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销售、贸易代理与出租业总产出和增加值最大,分别为461.37亿元和210.22亿元,占上海市体育产业总产出和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36.4%和44.7%。

  上海市体育局

  上海市统计局

  2018年8月28日

  记者问答 解疑释惑

  记者:上海提出要打造“全球电竞之都”。请问上海将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上海市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徐彬:2003年,电子竞技被国家体育总局批准为正式体育项目。去年10月,国际奥委会第六届峰会认可电子竞技作为体育项目。8月26日雅加达亚运会首次电竞表演赛王者荣耀国际版决赛中,中国战队取得电子竞技项目首枚国际赛事金牌。四年以后杭州亚运会上,电子竞技会成为正式比赛项目。

  现在上海集中了全国80%以上的电竞企业、俱乐部、战队和直播平台。上海的国际化程度、文化底蕴、人才资源,有力地支撑着电竞运动的发展。全国每年500多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电竞赛事中,超过40%在上海举办。作为电竞运动发展的主阵地,不管是体育部门还是其他部门,我们责无旁贷,会加大力度去推进、引导电竞运动的科学发展。

  一是把电竞运动协会做大做强。更好地发挥对电竞产业发展的规范、引导、服务、管理的作用。二是抓住先发优势,率先试行电竞运动员的注册管理,研究制定《上海市电子竞技运动协会职业运动员注册管理办法》。三是搭建赛事平台,完善上海电竞赛事体系。以赛事为平台引导电竞产业集聚发展。四是深化部门协作,搭建电竞产业发展的协商机制,共同推进电竞的发展。

  记者:“体育产业30条”强调的是创新,如何通过改革创新的方式推进上海体育产业发展?

  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章雄:坚持改革创新,是我们推进包括体育产业在内的各项社会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思路,也是上海体育产业能够发展到今天的重要原因。《意见》也强调“始终用改革开放的思路和办法破除制约体育产业发展的瓶颈难题”。

  近年来,发展改革部门积极配合体育部门,在体育赛事举办、体育场馆运营等方面积极推动体制机制改革。通过公开赛事举办目录,搭建资源对接平台,引入社会力量承办赛事,运用专业化、市场化手段,有效提升了赛事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价值。同时,积极探索大型体育场馆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改革,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提出了推动场馆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提高专业化、市场化运营水平的总体思路,释放场馆资源潜力,为体育产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下一步,发展改革部门将积极配合体育部门,逐项落实推进《意见》,通过改革创新,进一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

  记者:去年上海出台了体育产业集聚区布局规划,想请问这个规划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许琦:“体育产业30条”明确要求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到2025年,创建10个以上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示范园区或体育旅游示范区。去年底,市体育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市旅游局联合编制了《上海市体育产业集聚区布局规划(2017-2020年)》,提出了“一核两带多点”的体育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在全市规划布局了22个体育产业集聚区。

  “一核”,即中心城体育资源配置功能核心区,依托中心城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基础好、资源配置能力强以及重点功能区、大型文体设施、品牌赛事活动集聚的综合优势,着力打造一批本市体育产业发展的标志性区域。“两带”,即黄浦江与苏州河产业融合发展轴线带。挖掘黄浦江、苏州河两岸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特色资源,依托特色体育项目和赛事活动,推动体育创意、体育文化、体育展示类项目集聚。“多点”,即多个体育产业集聚区。主要是依托本市各区现有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布局集聚区。

  记者手记

  改革者进 创新者强

  上海体育大厦7楼的一间办公室里,案头、书柜、墙角堆着一摞摞的文件、报表,工作人员电话沟通着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忙而有序,这是上海市体育局规划产业处日常的工作情景。

  今年一季度,上海市体育局按照机关事业单位总体改革方案,率先完成局机关内设机构和职能调整工作,在上海市编制办的大力支持下,产业工作从内设机构调整为规划产业处。这一“翻牌”,没有大张旗鼓,却彰显了改革者加快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决心。

  新起点赋予新使命,呼唤更大的作为。上海体育产业工作处处呈现着谋发展、抓落实、促创新的新气象。

  理念要新。贯彻落实国务院46号文件,上海提出了“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目标。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树立发展标杆,优先发展体育服务业,通过政策引导、市场主导,筑巢引凤。短短两年,服务业在体育产业总规模中占比超六成,产业结构合理,重点发展领域突出。

  方法要新。做产业,统计数据是基础。如何统计?联席会议协调机制“立了头功”——多部门合作,大数据共享:市经信委在法人数据库中调取主营体育产业的企业信息,市税务局提供企业各项财务数据。产业端数据真材实料,信息一网打尽。消费端调查借助新媒体开展,三天获取有效样本10万+。

  探索要新。今年,上海全市启动“大调研”。体育产业大调研向企业问需问计,聚焦“难点”“痛点”,最终出台“体育产业30条”,新政亮点涌现,力求为企业解渴。体育职能部门还甘当服务企业的“店小二”,逐步搭建起体育资源交易、投融资、信息化等服务平台,创新服务管理。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注重顶层设计,夯实工作基础,增强服务意识,上海出台“体育产业30条”,水到渠成。

  政策解读

  为体育领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优化营商环境

  体育产业是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是打响上海“四大品牌”的重要载体,是建设“健康上海”的重要支撑。上海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发展体育产业,为进一步推动体育产业快速发展,上海制订了《关于加快本市体育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8月29日上海市政府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副市长陈群介绍了新出台的《意见》相关情况。

  《意见》由总体要求、重点发展领域、构建现代体育市场体系、完善和落实体育产业政策四方面组成,共30条具体措施,因此又被简称“上海体育产业30条”。

  在总体要求部分,《意见》强调了“四个坚持”:坚持对标国际、争创一流;坚持改革创新、扩大开放;坚持市场主导、政策引导;坚持协同联动、融合发展。明确了三个阶段性目标:到2020年,上海市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2000亿元左右,体育产业总体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到2025年,上海市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4000亿元左右,跻身世界体育产业发达城市行列;到2035年,达到与卓越全球城市相适应的体育产业发展水平。

  在重点发展领域部分,《意见》突出了加快本市体育产业发展的五个重点。一是加快国际体育赛事之都建设。完善重大赛事布局,打造职业赛事高地,扩大本土原创赛事影响力,提高赛事质量和效益。二是提升健身休闲产业能级。一方面,要丰富健身休闲服务项目,支持冰雪、水上、山地户外、汽车摩托车和航空等具有消费引领性的健身休闲项目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强健身休闲设施供给,制定公共体育设施中远期规划,实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全覆盖计划,打造“15分钟体育生活圈”。三是完善体育服务产业体系。提高体育场馆服务水平,积极推进公共体育设施“改造功能、改革机制”两改工程,推广所有权、经营权分离改革;活跃体育中介服务市场;推动体育传媒发展。四是打造国际体育贸易中心。引进一批体育用品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落实资金奖励、出入境便利等鼓励政策;扩大体育服务贸易规模;探索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开展体育服务产业政策试点。五是增强体育装备研发制造能力。推动体育装备制造转型升级;加强体育装备技术创新;支持建设国家体育用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开展相关国家标准试点。

  在构建现代体育市场体系方面,《意见》强调要坚持市场化改革基本方向,并明确了五个重点方面:一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打造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综合性体育企业;二是创新产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体育产业集聚发展和融合发展;三是扩大体育消费;四是推进合作交流,推动长三角地区体育产业协同发展,拓宽体育产业国际交流合作;五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其中的重点包括:调整体育行政部门与体育总会、各单项体育协会的职责,实行管办分离、政社分开;加快制定赛事审批取消后的服务管理办法,建立多部门联合“一站式”服务机制;通过部市共建等方式,积极推动国家体育产权交易平台落户上海;加快构建覆盖体育组织、体育企业、从业人员等的行业信用体系,建立严重失信主体名单制度。

  上海体育产业发展正在进入“快车道”。当天,由上海市体育局和上海市统计局联合发布的《2017年度上海市体育产业统计公告》数据显示,上海体育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体育服务业的占比基本达到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水平。经营主体数量快速增加,主营从事体育类经济活动的单位数量从2015年的7938个增长至2017年的11489个。盈利水平不断提升,2017年上海体育产业主营机构盈利96.06亿元,同比增长21.4%。与此相对应的是,调查数据表明,2017年上海市居民人均体育消费为2460元,较往年有所提升。

  陈群表示,体育产业是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尽管发展速度很快,但总体上仍处于培育阶段,需要更加有力的政策的支持,来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有效引导资金、土地、人才等资源集聚,激发体育企业的创新活力,为此,《意见》提出了财政资金引导、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加大金融扶持、保障产业用地供给、强化人才队伍支撑等五方面政策,对于企业而言,亮点颇多:一是体育产业项目使用工业、研发用地可以“带产业项目”挂牌方式供地。二是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合作利用工业厂房、仓储用房、传统商业街等存量房产、土地兴办体育产业,在符合城市规划的前提下,土地用途和使用权人可暂不变更。三是推动银企合作,支持建立体育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四是引导保险公司开发场地设施责任、运动人身意外伤害等体育保险。五是鼓励退役运动员从事体育产业工作的扶持政策。

  陈群介绍,制定《意见》的总体考虑是针对大调研中所发现的上海体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焦点难点问题,通过出台《意见》,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来显著增强上海体育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影响力和辐射力。下阶段,上海将通过抓政策、抓规划、抓服务、抓机制、抓基础等举措,贯彻落实《意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体育产业更好更快发展,为体育领域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造良好环境,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作出更大贡献。

  企业期盼新政落地实施

  迎接上海体育产业发展春天

  “体育产业30条”出台,在沪上的产业界、企业界引起了积极反响,纷纷表示,上海“体育产业30条”出台企盼已久,是一大利好,勾勒出上海体育产业发展未来。

  上海体育学院运动与健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博士生导师、黄海燕教授认为,这是继2015年市政府出台26号文件之后,体育产业领域又一重要政策文本。有几大亮点:一是站位高。将体育产业主动融入上海“卓越的全球城市”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加快改革创新,推动体育产业集聚发展、融合发展。二是目标超预期。根据近年来上海体育产业年均增长速度超过18%的快速发展态势,对既定目标进行上调。三是坚持问题导向。文件以2014-2017年上海体育产业统计数据为基础,从上海体育产业发展的实际出发,主动对标纽约、伦敦、巴黎、东京等全球城市,提出未来重点发展的五大领域,为上海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通知》中第3条,“扩大本土原创赛事影响力。创新社会力量参与体育赛事的组织方式,积极打造具有海派文化特点、凸显生态优势、融合新技术的原创体育赛事品牌”。受到了上海美帆游艇俱乐部有限公司董事长时立宪和上海洛合体育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戴富祺的高度关注。

  时立宪表示,该条政策对培育和保护具有城市历史文化特色和独立知识产权的本土原创性品牌赛事具有重要意义。1873年,上海诞生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以城市命名的“上海杯”国际帆船赛,2017年上海市体育局重启这一百年本土原创性赛事。通过这条政策的引导,将促使上海美帆更好地借助各种力量,进一步挖掘和打造上海杯赛事IP和码头源文化,积极参与打响上海四大品牌文化建设。

  洛合体育从2016年开始,每年投资近千万,在自主建设的世博源场馆中心,连续三年成功举办原创赛事—— “Jump10世界街球大奖赛”,汇聚12个国家和地区的职业街球选手参赛,连续两年上榜“中国体育版权价值排行榜”,位列版权篮球类别第五名。戴富祺认为,新政出台将更有利于企业实现将街球大奖赛打造成为世界顶级的民间篮球赛事IP的目标。

  上海力盛赛车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笑认为,力盛赛车深耕中国汽车运动领域近20年,去年3月在深圳证交所中小板挂牌上市。“体育产业30条”营造了积极蓬勃的上海体育产业氛围,赛事、制造、消费、人才等几大板块全覆盖,对全国乃至世界的体育组织、机构、公司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对第6条加强健身休闲设施供给、第29条保障产业用地供给。企业都认为将大大推动上海体育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时立宪说,上海美帆经过十多年精耕细作,在经济转型升级布局上,遇到最大瓶颈就在产业用地上。借助政策的出台,上海“帆船运动特色小镇”产业聚集区有信心在2025年实现打造上海千亿级的体育服务综合体产业基地。戴富祺介绍,洛克公园将充分利用城市市区及周边地区的闲置空地,如借用废旧厂房车间、空闲仓库、屋顶改造等,建成室内或室外运动场馆。王笑说,鼓励工业厂房、仓储厂房等兴办体育产业,对正在打造的“赛卡联盟”卡丁车场馆发展十分有利。对体育场馆能源、税收支持,无疑是利好。希望政策尽快落地实施,让体育企业、产业参与者能真真切切感受到体育产业春天的到来。

相关阅读

© 2003-2023 华奥星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hina Interactive Sports Technology Invention Co., Ltd.

关于我们|招聘信息|联系我们|投稿邮箱:sport@sports.cn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0105094高新技术企业证书编号:GR202211004945客服及报障电话:010-67158866-800
发证机关: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ICP经营许可证:京ICP证030713号-1客服及报障邮箱:800@sports.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字第0830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807号   华奥星空(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