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创新发展 激发消费潜力——江苏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巡礼

2022-12-15 07:50中国体育报

  2020年8月,国家体育总局公布了40个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名单,江苏省南京市、苏州市、常州市名列其中,成功入选“国家队”;2021年5月,江苏省体育局公布了省级体育消费城市试点单位名单,28个县(市、区)正式跨入“省队”行列;2022年11月,江苏省体育局召开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

  多措并举激发体育消费活力

  近年来,江苏省根据国家体育总局有关体育消费试点工作的总体部署,坚持问题导向,深化试点要求,找准难点痛点,突破消费壁垒,在不断实践中探索一条具有江苏特点的促进体育消费持续増长的新路径。

  为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多元化的体育消费需求,江苏省多措并举对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以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全面激发体育消费活力。

  一是协同优化政策,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着手,解决体育消费的“市场生态”问题;二是瞄准基础建设,从解决“健身去哪儿”着手,解决“消费去哪里”的问题;三是紧盯薄弱环节,从体育服务业强链补链着手,解决体育消费的“有效供给”问题;四是坚持市场导向,从满足消费者情感体验着手,解决体育消费的“应用场景”问题;五是创新业态模式,从促进“体育+”融合发展着手,解决体育消费的“黏性增长”问题;六是拓展数字体育,从加大数字技术在体育产业领域广泛应用着手,解决体育消费的“空间距离”问题;七是推动市场复苏,从服务体育企业行动计划着手,解决推动体育消费的“疫情影响”问题;八是搭建平台载体,从创新体育产业特色发展着手,解决体育消费的“内生动力”问题。

  创新驱动体育消费可持续增长

  为聚焦发挥体育产业在服务创造高品质生活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等方面的功能作用,江苏从省到各试点城市按照国家和省有关体育消费试点工作的部署要求,先行先试,从供需两侧协同发力,加快推进体育消费多角度、全方位创新。

  一是加快机制创新。江苏省体育局十分重视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工作,2021、2022年分别将其纳入年度十大重点工作,并被列为省政府年度重点工作、省高质量考核的督查内容。建立完善全省体育产业统计和体育消费调查制度,统计调查结果成为动态完善指导试点工作的重要依据。各试点城市均成立领导小组,出台试点意见,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纳入了政府年度重点工作,发挥智库作用,定期研究工作,上下部门联动、左右协同分工,建立了统筹协调、系统高效的工作推进机制。

  二是加快政策创新。江苏省体育局制订了《体育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全民健身“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等若干政策文件,完善了体育产业专项资金、公共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补助资金、体育竞赛专项资金等实施细则,对体育消费政策支持的重点方向更加精准,项目绩效评价效果更加凸显。

  三是加快产品创新。推动体育与教育、卫生、旅游等行业融合发展,江苏省体育局分别与有关部门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签订了框架合作协议。国家“双减”政策落实推动了校外青少年体育培训市场。运动与健康促进中心建设进一步丰富了疾病预防、运动康复、慢病管理等服务业态。江阴海澜飞马水城、南京汤山温泉旅游度假区、常州江南环球港等一批体育服务综合体成为体育消费“网红”打卡地。

  四是加快模式创新。鼓励引导市场主体建立线上线下结合的消费新模式,积极培育数字体育、云健身、线上赛事、线上培训等新业态。创新体育消费应用场景,各试点城市累计举办各类体育消费主题活动300余场。苏州市“姑苏八点半,中超来相伴”体育消费节、盐城市盐南高新区“夜文化、夜健身”主题消费系列活动,开启了促进体育消费新模式。南京市秦淮区街头滑板、健身达人秀,徐州市云龙区体育夜市、健身夜校,已经成为推动体育消费品牌活动。

  五是加快服务创新。江苏省体育局出台了服务体育企业“十个一”行动计划,全省建立219个体育产业政企沟通联系点,举办了首期体育企业家高级研修班。南京市举办的体育资源发布会、产业招商推介会、企业家服务日,苏州市推出的体育“惠十条”“纾困10条”,常州市开发的“常享动”智慧体育管理平台,拓展了线上营销渠道,都成为体育部门贴心服务体育企业的“店小二”形象。

  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工作初见成效

  今年9月江苏省体育局率先制定的《全省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工作指标体系(试行)》,分别从试点工作推进机制、试点政策支撑与保障、体育场地设施供给、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创新、试点建设成效、特色创新指标等六个方面设置评估要点。要求各试点城市和单位对照指标和本地区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全面自评估,针对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持续改进提高,不断扩大试点成果,并做好典型经验总结,建立可复制推广促进体育消费模式。

  2021年江苏省居民人均体育消费达2626元,体育产业总规模达5652.78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1.65%;其中,南京市、苏州市、常州市2021年体育消费总规模总和达841.5亿元,占全省体育消费总规模的37.7%;体育产业总规模总和达2714.15亿元,占全省体育产业总规模的48.01%,六成以上的试点城市人均体育消费超过了3000元……日前,江苏省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公布的这组数据,充分反映出江苏省体育产业正在快速发展、质效提升,体育消费供需两旺、政企两乐,人民群众满意度、获得感大大提升,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工作已经初见成效。

  南京推动体育消费提质扩容

  创办“南京体育消费节”,创建100个体验式、沉浸式体育消费新场景,打造12家省级体育服务综合体……自入选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以来,南京市抢抓机遇,全面谋划,推动消费机制、模式、产品创新创优,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消费能级,积极满足群众体育消费需求,2021年居民人均体育消费达3064元;南京市体育产业总规模约1135.67亿元,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15%。

  为创新体育消费新模式,南京市联动近千家企业,通过“政府+平台+企业”模式,创办“南京体育消费节”品牌,在热门商圈通过企业展销、赛事活动表演、沉浸式体验、体育明星和运动达人示范等形式,形成引流效应,提升消费体验,有效激活体育消费市场。

  围绕北京冬奥会开幕,南京市开展“宁好,2022!”南京国际消费节(冬季)活动,进一步扩大南京城市影响力,推出“南京时尚运动体验官”,展现一批受消费者欢迎的时尚运动场景,联动新街口、百家湖等重点商圈和德基广场等重点商贸企业开展“打卡集星”“开冬奥盲盒”等活动,吸引6万多名南京及都市圈市民参与,线下打卡超13万次,抖音热度超1000万。

  高颜值、新玩法、潮体验、酷造型……近几年,南京以建设“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为抓手,在全市范围已打造100个体验式、沉浸式体育消费新场景。今年南京市开展“五一好去处,假日新玩法”体育消费促进活动,发放体育运动健身券、上线南京体育旅游电子地图、推荐露营地和时尚户外运动项目。“五一”期间,100家体育消费新场景和40家体育旅游景区(线路)打卡130余万人次,实现销售额2800余万元,拉动相关体育消费近3亿元。为聚焦夜间消费,南京市还发布夜间健身休闲攻略,开展体育嘉年华活动消费促进活动,举办篮球、街舞、田径巡回赛等街头赛事,开办体育集市,有效促进体育消费。

  体育服务综合体是依托体育场馆、商业空间、户外运动休闲空间等载体,以体育服务为核心,有效组合体育、健康、文化、旅游、休闲、娱乐、商业等功能,且各功能相互补充、相互支撑、相互裨益的多功能、多业态、高效益的体育消费集聚地。为推进体商深度融合,南京市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在废旧厂房、大型商场投资建设体育服务设施,打造为市民休闲运动娱乐的体育主题商业综合体,省级体育服务综合体达12家。

  为促进体育消费提质扩容,近年来,南京市聚焦品牌消费,积极发展首店经济,引进运动休闲知名品牌到宁开店,2021年引进大疆哈苏无人机旗舰店、斐乐等国内外知名品牌首店、旗舰店170多家。另外,南京市还积极搭建体育消费新展台,近几年成功举办了亚太户外产业展览会、南京国际度假休闲展览会、中国(南京)国际房车露营博览会,展示运动新时尚,促进体育消费升级。

  苏州促进体育消费供需两旺

  推出体育“惠十条”“纾困10条”政策,发放省、市级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发放体育消费券……近几年,苏州市从政策扶持、资金支持、租金减免、拉动消费等方面支持体育企业复工复产,扎实推进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工作。

  据了解,在试点期间,苏州市56个项目获得5130万元省级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72个项目获得3000万元市级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为深入开展体育惠民消费行动,苏州市三年累计投入2600万元体彩公益金发放体育消费券,以“姑苏八点半”“爱运动耀健康”“夜ZUI苏州”为主题,联合400多家体育商户举办体育夜市50余场,持续打造体育夜经济IP,带动城市消费升级。

  为让体育产业融合拓宽消费空间,苏州市依托城市地域特色与优势项目,满足人民多样化健身休闲需求,推动“体育+旅游”深度融合,重点打造培育澄湖航空飞行营地、太湖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等一批有影响力的体育旅游精品线路、精品赛事和示范基地。试点期间,新增4个项目入选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7个项目入选长三角体育旅游精品项目,评定市级体育旅游精品项目61个。引导建立以体育服务为核心,文化、旅游、商业、娱乐等功能相结合的体育设施生态圈,19家单位被命名为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苏州奥体中心、盛泽文体中心等5家单位被认定为江苏省体育服务综合体。

  近几年,苏州市充分发挥体育产业在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扎实推进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激发市场活力和消费热情,着力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交出了一份比较优异的成绩单。2019年至2021年,苏州市体育及相关产业总规模从985.16亿元扩大至1178.17亿元,增加193.01亿元;体育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从300.21亿元扩大至370.32亿元,增加70.11亿元;2021年,全市体育消费总规模390.4亿元,人均体育消费支出3038元。

  常州实现体育消费政企两乐

  自2020年8月常州市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以来,常州市紧扣“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发展定位,多措并举打造体育消费试点“常州模式”。

  钟楼区加快创建运动健康先行示范区;天宁区打造 “锦绣天宁”赛事品牌;武进区高标准谋划西太湖体育中心;新北区重点发展马拉松、网球等运动项目产业;经开区积极培育遥观宋剑湖马拉松赛、中国国际标准舞精英赛品牌;金坛区建设国际自行车慢城之都,推进长荡湖休闲运动公园建设;溧阳依托苏南(县域)国家体育产业基地,扶持龙狮、水上等品牌活动…… 近年来,常州市各辖市、区围绕各自资源禀赋优势,加快构建体育消费新格局。

  为进一步提升和带动群众体育消费水平和消费动力,常州市充分发挥资金杠杆作用,在2021年、2022年共计发放体育消费券超1300万元,带动体育消费3000余万元。

  近几年,常州市非常注重融合、拓展空间,促进体育消费提质扩面。随着“运动是良医”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常州正逐步建设体卫融合服务网络,目前已经形成以体育医院为中心、基层运动健康指导门诊为基础的“一中心多站点”布局;建成江苏省运动促进健康中心,创办并连续举办六届中国常州国际运动康复大会,培养运动处方师100余人,提升体育消费健康价值。常州市还不断健全完善“体校主导、一校多点,体教融合、产业支撑”的青少年训练培训新模式,大力推进各类运动项目进校园,进一步完善了学校体育教学、训练、培训和竞赛体系。

  如今,常州在推进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工作中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21年常州市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400.31亿元,增加值146.22亿元,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66%,年均增速保持在12%以上,居民人均体育消费支出达3034元。

  撰文/ 王 辉

相关阅读

© 2003-2023 华奥星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hina Interactive Sports Technology Invention Co., Ltd.

关于我们|招聘信息|联系我们|投稿邮箱:sport@sports.cn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0105094高新技术企业证书编号:GR202211004945客服及报障电话:010-67158866-800
发证机关: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ICP经营许可证:京ICP证030713号-1客服及报障邮箱:800@sports.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字第0830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807号   华奥星空(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