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会议指出,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3年多的实践中,体教融合从愿景变为现实,在立法、学术、改革、实践各个层面逐渐推广开来。“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修订完善,体育中高考加快改革步伐,学校每天一节体育课成为常态,青少年体育培训市场蓬勃发展,丰富多彩的体育赛事走进青少年的日常生活,持续不断的各类活动引发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3年多来,体教融合工作通过在各地基层不断创新探索,取得了丰富成果。各省、区、市普遍建立了青少年体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山东、江苏、上海、内蒙古、吉林等地出台政策、强化措施,提升体校文化教育保障力度,支持体校主动向学校和周边社区开放,发挥体校的多元功能和综合价值。广东、四川、浙江、甘肃等地完善青少年竞赛机制,体育和教育部门共同推动赛事资源的有机整合。广西、贵州、青海、新疆等地把农村学校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地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推行中小学体育场馆“一校建设、多校共享”,着力解决场地设施不足问题。山东、北京、重庆、陕西、湖南等地积极开展青少年体质健康干预试点,在运动促健康上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河北、江西、湖北、宁夏等地先后开展市、县级试点工作,推动体教融合改革实践不断向下延伸、发挥更大作用。
同时,相关部门一直坚持对青少年体育培训行业的规范引导。青少年体育培训机构是服务青少年学习和提升体育技能的重要阵地。新修订的体育法明确要求“体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引导和规范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体育专业人员等为青少年提供体育培训等服务”,为引导规范青少年体育培训行业奠定了法制基础。近年来,青少年体育培训行业快速发展,培训机构迅速增加,培训内容丰富新颖,不断满足着青少年日益增长的体育培训需求。为此,国家体育总局先后印发《课外体育培训行为规范》《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发展体育培训的意见》《关于做好课外体育培训行业服务监管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初步形成了监管政策框架。各地体育行政部门研究出台体育类培训机构设置标准,建立工作机制。体制机制的建立健全,为深化体教融合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和保障。
搭建体育赛事活动平台
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离不开青少年赛事活动的开展。近年来,国家体育总局持续开展“奔跑吧·少年”儿童青少年主题健身活动,不断完善活动体系,组织全国性示范活动与各地示范活动,形成全国联动声势,建立起了“月月有活动、处处有亮点、年度有示范、全年一体化”的工作局面。同时,组织奥运冠军、体育明星进校园、进社区、进公园,和孩子们面对面开展示范交流、游戏互动,为他们传授体育技能、讲述奥运故事、传播中华体育精神,以冠军的“榜样力量”带动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
对于近视、肥胖、脊柱侧弯等青少年健康问题,体教融合也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国家体育总局一方面加强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工作,不断加大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工作力度,充分发挥体育的特殊功能。另一方面强化部门联动,形成强大合力,并积极研制推广“健康包”,提供科学指引,推动健康干预试点,促进落地见效。
为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加快建设体育强国,促进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国家体育总局还在持续推动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认定工作,加强对各项目青训工作的规划指导,不断完善各项目赛事体系建设。同时,为助力解决学校体育师资不足等问题,国家体育总局在偏远地区推广普及体育运动,2023年继续在山西、内蒙古、江西、 湖北、四川、贵州、陕西、甘肃8个省开展了体育支教志愿服务。在体育支教中,志愿者们聚焦“三大球”和武术项目,在普及运动技能的同时,帮助支教学校组织建立起学校运动队,积极参加赛事活动,形成了良好的体育氛围。
(记者 顾 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