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龙飞舞盘旋,舞狮奔腾跳跃。”在湖南常德尧天坪中学的大课间时间,学生们练习着不同的非遗项目,舞龙舞狮更是学校的一项特色。尧天坪中学校长胡昌军介绍,学校有300多名学生,其中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学校一直很重视他们的身心健康。他说:“依托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开设了民俗活动课堂,邀请非遗传承人文麦秋等为孩子们教授舞龙狮、九子鞭、地花鼓等传统民俗文化。学校还设置了校园非遗小舞台,定期举办展演活动,让留守儿童展示非遗学习成果,并邀请学生家长来观看。”
通过非遗小舞台,同学们既锻炼了身体,又激发了热爱生活、热爱校园、热爱家乡的丰富情感,也传承了非遗民俗文化。胡昌军说:“留守儿童平时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缺少父母的陪伴。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他们玩手机的时间远超参与体育运动的时间,要让他们对运动产生兴趣,愿意主动参与其中。”
尧天坪中学因地制宜,将地方特色与体育活动相结合。据了解,尧天坪镇先后获得中国、湖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龙狮、蚌壳舞、九子鞭、地花鼓、三棒鼓等民间艺术形式多样。当地政府高度重视非遗传承工作,联合非遗传承人文麦秋老师,走进幼儿园、小学、中学,开设非遗特色活动课,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在学校大课间时间,不同场地会进行舞龙、舞狮、九子鞭、蚌壳舞、地花鼓、锣鼓队的分组训练,在重要表演前会六组合训,展示团体的活动效能,大大加强学生的学习训练兴趣。“学生现在练习得好,演出的机会也多,很多时候会到城里演出。孩子们的表现从一开始的紧张无措,到现在的从容大方,让我看到他们对自己更加自信了,性格也逐渐变得开朗。”胡昌军说,很多家长特意给学校打电话,说孩子舞狮舞得很好,感觉十分骄傲。
如今,舞龙舞狮已经成为尧天坪中、小学大课间体育运动的一大特色。舞龙舞狮只是尧天坪中学开展非遗进校园的一个代表,也是很多乡村学校因地制宜开展体育活动的一个缩影。现在乡村学校开展各式各样的体育活动已成为一种常态,学生的校园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也为更多学生搭建了展示的舞台。
在云南蒙自,则将非遗与阳光体育大课间相结合,把“乐作舞”“烟盒舞”“打花鞭”“芦笙舞”“三步弦”等非遗舞蹈和学校体育相融合,为体育大课间添了“文化味”。永宁小学把打花鞭的提、拉、转等基本动作融入大课间,让学生感受了打花鞭的绝妙之处,西北勒中心校把彝族铓锣舞的动作融入课间操,让学生体验到了铓锣舞的力量之美。“非遗+阳光体育大课间”不但提高了学生身体素质,促进了各族学生的交流,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在重庆市永川区吉安镇的吉安小学,板凳龙舞成为学校特色,学校师生人人会跳板凳龙舞,上百人会做板凳龙。在“咚锵咚锵”的锣鼓声中,孩子们舞动手中的板凳龙在舞台上翻滚、跳跃。吉安小学还为教师搭建板凳龙舞学习平台,成立板凳龙工作室,教大家跳板凳龙舞。同时,还参与编写《舞龙》校本教材,对板凳龙舞的动作进行命名、分解介绍等,使口口相授的非遗技艺以书面的形式得以传承。工作室成员马荣艳说:“每天的大课间活动时间,全校师生都会集体跳板凳龙操,已成为师生最喜欢的体育运动之一。”学校将板凳龙传承引入各年级体育课堂进行常态化教学。
下一步,学校将以板凳龙工作室为载体开展项目研究,邀请非遗传承人到校指导,为师生传授做龙技艺。同时,对非遗板凳龙进行工艺品挖掘,邀请专家到校深入指导各兴趣小组,全面提升教师素质。此外,学校板凳龙工作室也将进行板凳龙地方剧的开发,深入研究和开发板凳龙非遗文化,进一步激发师生学习与传承板凳龙非遗文化的兴趣。
(记者 顾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