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国有31个省(区、市)对外公布了本地202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从报告中可以看到,许多省(区、市)将发展体育产业列为今年甚至未来五年的重点工作。
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挥“双奥之城”独特优势。扎实做好后冬奥文章,持续普及冰雪运动,落实场馆赛后利用计划,完成北京奥运博物馆改造升级。推动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积极培育数字消费、文化消费、绿色消费、冰雪消费,加强商旅文体等消费跨界融合。河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后奥运经济,抓好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打造旅游强省。大力发展后奥运经济和文旅产业。实施冰雪运动、冰雪文旅、冰雪产业融合发展行动,加快冬奥场馆市场化开发,建设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
辽宁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三大球”振兴计划,大力发展冰雪运动,打造冰雪运动中心,壮大冰雪产业,创建“一市一品”体育名城。吉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扎实做好后冬奥时代“冰雪+”文章,高质量建设“冰雪丝路”创新先导区,加快完善冰雪经济体系,推动冰雪旅游、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全链条发展。黑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培育壮大冰雪产业,持续提升冰雪基础设施服务能力,丰富产品供给,办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等节庆活动。
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提升现代服务业供给能力,瞄准产业升级、消费升级方向,促进科技、信息、商务、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发展,推动文旅、健康、养老、体育等生活性服务业水平提高。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增加消费供给,推动健康、文体、养老、托育、家政等服务消费扩容提质,培育避暑、冰雪、近郊游等文旅消费热点,繁荣发展“四首”经济、共享经济、新个体经济等新业态。
“各地政府工作报告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可以感受到体育产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正朝着2035年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宏伟目标扎实推进。”中央财经大学体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裕雄教授表示,这些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论述体现了各地对于体育产业的发展定位,有些非常具体,例如北京和河北提出大力发展后冬奥经济,内蒙古提出通过那达慕这类民族传统赛事活动带动体育和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去年底到今年初,我国体育产业快速恢复,各地政府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体育消费和体育产业论述既传递了发展体育产业的决心,也将进一步提振信心,有利于推动我国体育产业在进入后疫情时代之后尽快重返之前的高速增长路径。
本报记者 王 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