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七十载 兴体报国新时代

2023-10-18 08:04中国体育报

  在刚刚结束的杭州亚运会上,中国亚运健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绩。

  武汉体育学院亚运健儿弘扬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精神,不畏艰难,顽强拼搏,取得了27金7银3铜的好成绩,这是武体亚运健儿在亚运会历史上取得的最好成绩。

  经过70年的发展,武汉体育学院已经成为一所具有深厚红色基因、光荣办学历史、鲜明办学特色、辉煌办学成就的体育大学,为中国体育教育和体育强国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竞技体育特色彰显高质量发展

  竞技体育一直是武汉体院的办学特色。从张香花代表中国从奥运会上捧回第一枚奖牌开始,冠军就是武汉体院的标志之一。从大运会、省运会、全运会,到亚运会、世锦赛,乃至奥运会的赛场总会有武体学生的身影,如同学校冠军墙上高高的马灯造型,总使人联想到许多年前的凌晨,武体师生在东湖边手执马灯刻苦训练的情景。马灯精神已经永存在武体人心中,为武体人指引光明、激励武体人奋勇前进!

  7月,第31届成都世界大运会,学校共有9名学子入选中国代表团,分别参加赛艇、跆拳道、篮球、体操、跳水等项目比赛的角逐,为中国代表团获得8金2银4铜的优异成绩。

  9月,第19届杭州亚运会,学校共有29名学子出征,共获27金7银3铜的历史最好成绩。开赛首日,2位学子邱秀萍和邹佳琪默契配合,勇夺本届亚运会和中国代表团首枚金牌,也实现了中国体育代表团从2002年釜山亚运会至今,从未让亚运会首金旁落的壮举。

  9月25日,杭州亚运会赛艇项目决出了全部金牌,中国赛艇队共拿下11金2银的优异成绩,其中学校学子共获得8金1银,金牌贡献率达73%。金牌成绩的背后,是“东湖岸边马灯亮,武体师生斗风寒”的真实写照,也是学校马灯精神的生动实践。

  在杭州亚运会上,学校还有王子凤、王宗源、孙嘉豪三位运动员成为亚运“双金王”,这些优秀的运动健儿始终秉持着“公勇诚毅,学思辨行”的校训,燃武体之志,奋时代之潮,为国争光!

  此外,学校还有85名师生作为教练员、裁判员、科技服务人员参与亚运会,有近40名师生受邀参加闭幕式表演,有一批学生作为赛事志愿者服务亚运,他们在亚运会赛场内外共同展现新时代武体师生的风貌,助力呈现一届“中国特色、亚洲风采、精彩纷呈”的亚运盛会。

  此前,在东京奥运会上,武体奥运健儿克服新冠疫情等严峻挑战,交出了3金5银1铜的优异答卷。其中,王宗源摘得男子双人三米板跳水金牌,为湖北夺得东京奥运会首枚金牌,也成功续写了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以来湖北省届届奥运见金的辉煌。汪周雨摘得女子举重87公斤级金牌,是湖北女子举重在奥运会历史上的第一枚金牌。尹成昕和队友们通力合作,蝉联女子花样游泳集体项目银牌。刘荡在男子四人双桨决赛中搭档队友拼得第七名的成绩,书写了中国赛艇队在奥运会男子四人双桨的最佳成绩。

  在第十四届全运会上,武体健儿展现出顽强的意志品质和高超的竞技水平,竞赛项目获得18金15银19铜,其中代表湖北取得11金10银10铜,群众赛事取得2金1铜的佳绩,实现了运动成绩与精神文明双丰收。特别是赛艇皮划艇项目,湖北共取得6金,居全国第一,学校自主培养输送的运动员获得5金,为湖北夺得该项目第一作出了突出贡献,彰显了学校水上运动项目的极大优势。

  改革创新助推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学校持续推进改革创新,在教育教学、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工作等方面取得了新成绩,开创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教育教学迈上新台阶。近年来,学校把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持续加强内涵建设,先后获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团队、教学基层组织26个,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6门。体育教育专业顺利完成教育部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工作。率先成立“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持续加大教学研究,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实现了学校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项零的突破。

  学科建设取得新突破。学校体育学一级学科优势明显,是“湖北省重点优势学科”、“双一流”建设学科,是教育部优先发展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体育学学科是湖北省属高校中唯一进入A类的学科和学校;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体育学学科再获提档升级,同时,体育专业学位硕士全国专业学位水平评估结果为A,实现了双A的历史性突破!此外,学校积极探索体医工融合发展路径,拥有2家三甲附属医院,成立运动医学院,获批中医骨伤专业,为深化体卫融合、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开创一流学科建设新格局奠定了基础。

  科学研究达到新高度。近年来,学校持续加强有组织科研,聚焦“大平台、大项目、大成果”建设,在科研项目立项、科研成果获奖、高水平学术论文发表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连续4年获批6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及重大项目,重点重大项目立项数和总体立项数均位居全国体育院校前列。学校中国青少年体育与体教融合公共政策研究中心获批国家体育总局体育高端智库。国家体育总局、科技部授牌的首批国家体育科普基地落户学校。《武汉体育学院学报》连续1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术资助,先后5次获 “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奖”。

  人才工作实现新跨越。近年来,学校坚持引育并举的人才强校战略,引进楚天学者2人,获批省部级以上人才称号8人,获评全国优秀教师1人,湖北省师德先进个人2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2人,湖北省首届最美社科人1人,获批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12个,4名教授受聘国家体育总局“十四五”体育决策咨询专家。目前已形成楚天学者特聘教授5人、楚天学子4人、东湖学者特聘教授6人、东湖学子50余人构成的高层次人才队伍。2023年,学校引进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培育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1人,青年拔尖人才1人,实现了国家级人才零的突破。

  进入新时代,武汉体院将持续弘扬中华体育精神,积极融入教育强国、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战略,主动服务湖北构建全国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建设,全面开启中国前列、世界一流应用研究型体育大学建设新征程!

  (李鑫 姚贝贝 张琪悦)

相关阅读

© 2003-2024 华奥星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hina Interactive Sports Technology Invention Co., Ltd.

关于我们|招聘信息|联系我们|投稿邮箱:sport@sports.cn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0105094高新技术企业证书编号:GR202211004945客服及报障电话:010-67158866-800
发证机关: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ICP经营许可证:京ICP证030713号客服及报障邮箱:800@sports.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字第0830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807号   华奥星空(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