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红拳地域文化探究

2018-12-10 09:02中国体育报

  西安体育学院 姜霞

  前言

  四川省简称“川”或“蜀”,省会成都,位于我国西南地区、长江上游。全省总面积48.5万多平方公里。西有青藏高原相扼,东有三峡险峰重叠,北有巴山秦岭屏障,南有云贵高原拱卫,形成了闻名于世的四川盆地。四川地大物博,人杰地灵,历史悠久,自古享有“天府之国”之美誉。

  红拳在四川不同地区有较多流传,迄今为止,在包括重庆、成都、绵阳、自贡等地开展。经过对四川红拳进行深入调查,发现红拳与当地的地理环境、农耕文化、当地方言等诸多方面发生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拳种传承有着自己独有的地域文化特征,显现出四川红拳独特厚重、丰富多元的文化基因。

  一、四川红拳地域特征

  1.四川红拳流派

  四川当地红拳就流派来讲,据《四川武术大全》记载,“赵门”(直隶派)与红拳颇有渊源,“赵门”红拳随着时代变迁、历史演进,清朝中期张天虎(号称麻溜张)大师,后来其弟子以师傅授艺之地命名称为三原派,另一支以张天虎祖籍(“直隶”,命名为直隶派),分为直隶和三原两派。当地传承人调查中验证四川红拳确实主要以直隶派和三原派为主。

  2.四川红拳独特的拳语特征

  武术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资源,在不同的地域其内容和形式会受到当地自然、社会和文化等环境的极大影响。众所周知四川峨眉以猕猴著称,自然环境以农耕为主,在当地红拳中其动作名称同样得以显现,如红拳之猴拳系列与其相关的名称如:灵猕护脑、猴啃包谷、猴子亮爪、头理脑金鸡立等。四川地理环境以盆地著称,地貌横贯山地、丘陵、平原等等复杂地形,红拳与之紧密相关的动作名称有:宰捶绞步担山路、滑车手、马步象山拳等;特别是四川自然环境潮湿,受环境制约当地人生活中喜欢吃火锅及麻辣串、红拳中手法称为串子,故而相互结合麻串宰捶、铁牛滚串、串手、串捶等凸显四川红拳地域特色。

  四川红拳显著的特点表现为动作名称与农耕环境相关,如:扁翻牛铲、蹬鞍上马、牛舌卷草、野马串林、白马现蹄、捆肘等;同样与生活环境相关,如:雄鹰担鸡、鹰抓兔、燕子穿帘、燕子扑岸、靠蝉、喜鹊分枝、蜻蜓点水,粉蝶串花、附柳滚洞、金盆扫鱼、鸭步、鸡心肘、金鸡下砸捶、金鸡望饭、提笼挂面、雄鸡摆阵、磨盘腿、隔墙搬笋、羊蹄肘、鹰鹞扑食、白鹤洗澡等等特点鲜明,由于与陕西红拳有较深的渊源,且都已农耕为主,期中不乏与陕西红拳较多相同名称。

  3.四川红拳方言特征

  四川方言在当地红拳中融入其中,有其特殊的地域韵味。如:该伤、剔掌、鸾肘、掺掌、砣腿、麻手、麻掌、铲手、宰锤,炭步、抱筒、涌手、吞身、吞气、扭开关、跰步、扒搭掌、浮身、侧侧打打、窝丁亮式、扛捶、拐八肘、滚掌、滚子、五衬腿、活掉蹬式、割膝、串膝、麻宰、宰挂、宰破等等,方言特征显著。

  4.四川红拳技术特征

  四川红拳就技术方面,风格特点以腿为主,定根发腿,柔中含刚,势势讲规格,定势每招慢,住势留半拳,动作见棱见角,非常细腻。技击上讲究以走打为主,步伐轻快。运动中寻机先发制人,躲闪还击,后发取胜。上棚下砸,内关外过,撑补为母,勾挂为能,眼明手快,步坚力实。静如处子,动如猛虎。三原派多以“老陕步”出势和“左顾右盼”收势,其动作转换以“关过”而别于直隶派。而“赵门”(直隶派)讲究以下原则:⑴八法则:提、拦、勾、挎、斩、弹、座、踏;⑵轻刀快马(轻灵巧妙);⑶腿刚手柔、呼吸平行、运劲自然。注重基础、把势和应用。而基础包括:盘功、抓功、膀口。把势即练架子,分为:徒手和器械。应用即活学、活练、活用,“活字”贯穿始终。

  四川红拳历经时代变迁,在当地不同地市开展诸多的红拳套路有:太祖红、大红拳、小红拳、关东红拳、红门子午拳、七星绕月、燕青拳、大小燕青、六趟燕青、浪子燕青拳、九拳、青龙拳、八门阵、臂腿连拳、花打四门、齐拳、背腿连拳、十字锤、梅花拳、子拳、六鹤拳、子鹤拳、大小霸王拳、子棍、七星棍、善财棍、定唐鞭、鹤恋梅花刀、青龙偃月刀、六和枪、四门单刀、杨氏梨花枪、高家枪、八仙剑、青龙剑等等,显示出古朴、厚重的传统武术文化底蕴。

  二、四川红拳的表现形式

  1、技术表现

  四川红拳短小精悍、有着完整的技术功能表现,如本次调研中发掘口传流传下来的:⑴六合八法(三原门):撑补六合、缠手六合、滚桩六合、钉邦六合、砍掌六合、提炼六合、封闭六合、剑指六合。⑵八个手排子(手法):锁口缠腰、金鳌吐珠、海底捞月、青龙摆须、雨打残花、燕撇捺直、鲤鱼吞钩、流星赶月。⑶八个腿排子(腿法):袖里藏针、拦门槛、撩阴腿、连环腿、跟子腿、蹦腿、围脚、金针刺绣。完整的方法、手法和腿法,还有诸多的口扎内容详尽,显示出四川红拳拳系中不同功能的系统性。

  2、拳谚借助于神话、历史典故串编

  四川红拳和西部红拳相同的是将拳谱、拳谚借助于神话、历史典故串编而成,特别是融故事情节之丰富便于记诵,体现出红拳传人的艺术修养、含蓄的将红拳技能隐晦于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故事之中,同为四川红拳比较突出的地域特色。如:经典套路“醉八仙”,其拳谱为:

  ⑴汉钟离酒醉桥头三花现; ⑵手执着鹅毛宝扇招群仙;

  ⑶吕纯阳扭身观月返拔剑; ⑷金枪法对怀照容左足玄;

  ⑸铁拐李手提葫芦向前窜; ⑹捆身式抱虎推山把海填;

  ⑺张果老倒骑毛驴把景看; ⑻挑乾坤仙人指路劈华山;

  ⑼曹国舅醉后以地作云板; ⑽大睡时起身合掉蹬势连;

  ⑾蓝采荷手舞花篮豪光闪; ⑿滚跌式一法变三三九环;

  ⒀何仙姑采草推山扭身转; ⒁大坐式天地不分地支拳;

  ⒂韩湘子双手抱坛肩腰软; ⒃燕酌水单鞭吹箫一路完。

  三、红拳拳谚在拳种传统传承和现代传承中的作用和价值

  调研中发现朗朗上口、字词押韵的红拳拳谚在现代社会的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已不占优势,过多的传承人由于传承遗忘或注重技术忽视拳谚继承,使得在当地对拳谚有记忆的传承人已不多见,这种文化损失遗憾之极。

  1、特点鲜明的红拳拳谚在拳种传统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蠏州俊杰熟春秋、挥动偃月万军愁。

  ⑴盘龙棍、定宋刀,走线银锤马后梢(黑虎鞭杆)

  ⑵子醉罗梅梅花肘,七星白虎飞飞手(六合手)

  ⑶春秋大刀六合枪,虎头双钩白鹤刀(单、双刀)

  ⑷左青龙、右白虎,大红小红又黑虎

  ⑸此拳不比腾挪闪,铜墙铁壁要打穿(功力拳)

  ⑹心动如火焰、意动如刚健

  ⑺生动如雷吼、拳动如泰山

  ⑻打拳如开弓、开弓打死牛

  ⑼五行并一方、一弹变成功

  ⑽此拳名和姓,赵门梅花肘

  就传统套路串起来特点鲜明的拳谚可以看出,四川红拳与我国其他传统拳种的传承一样,口传身授是其经典的传承方式,显示出四川红拳拳谚、乃至动作名称在其当地拳种传统传承中举足轻重。传统的红拳传授、习练过程中,手口一致、环环紧扣,耳提面授、耳濡目染,由最初的死记硬背到技术熟练后的倒背如流,常年的熟记运用随着对拳种、套路的逐步理解加深、随之逐步加深着对拳谚的深刻领悟。经年后的拳谚张口即来、手脚并用,拳套动作功力深厚、似行云流水,熟能生巧、活学活用,虚实转换、变幻莫测,若没有对拳谚的精准熟记、没有对拳术套路的反复揣摩,若想达到对红拳的熟练掌握、驾轻就熟绝非易事,拳谚在当地拳种传统传承中起到了与拳种共生的作用。

  2、四川红拳拳谚在拳种现代传承中的价值

  随着历史变迁、社会发展,红拳拳谚已不单纯作为拳种传承的唯一方式,同样有着习练者在学习及熟记情况下,不但对历史典故加以熟识、更对中国传统文化、传统红拳的技术、技能以及武德教育理解加深,予拳种习练、文化传承与生活智慧融为一体的应用价值。故而需抓紧对现有口语传承的抢救和保护,不可丢失了传统拳种在现代传承中无可替代的重要价值,造成无法挽回的历史遗憾。随着时代发展,四川红拳人一部分人坚守着原汁原味的传统红拳传承、习练,刻意保留红拳原有的基准、核心,如而另一部分红拳传承人的思想观念随社会要求发生着与时俱进的变化,在四川等地如成都著名红拳名家肖清黄携带改进后的红拳参加各种不同级别的传统武术赛事,取得优异的好成绩。

  结束语

  调研中很多感人的故事令人敬重,特别是在重庆采访中得知重庆市渝中区武术协会常务副会长王金国身患重病,每周透析,但是对于红拳习练、研究以及对当地的红拳发展从未懈怠;还有成都曾碧鑫、重庆合川的周文富以及绵阳的杨国林师兄弟等红拳名家,将红拳视为珍宝一样珍贵、不但自己习练研究,还为传承下一代弟子的传统、现代传授以及青少年传承方面做了非常多的具体工作,他们对于红拳的责任感、发自内心的珍爱尤其令人尊敬,正是由于诸多像这样热爱红拳的名家在不同地域红拳传承中起到了传统传承、承上启下的传输作用,为当代红拳在不同地域的保护、传承、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

相关阅读

© 2003-2021 华奥星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hina Interactive Sports Technology Invention Co., Ltd.

关于我们|招聘信息|联系我们|投稿邮箱:sport@sports.cn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0105094高新技术企业证书编号:GR201911003343客服及报障电话:010-67158866-800
发证机关: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ICP经营许可证:京ICP证030713号-1客服及报障邮箱:800@sports.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字第0830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807号   华奥星空(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